找到相关内容502篇,用时3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人不宜偏执——与净宗同修共勉

    净空法师的讲经不听,理由是怕夹杂,怕影响他们深入专修。而且他们非常 “ 热心 ” ,很积极地劝说、动员其他佛友,说: “ 《金刚经》,不行!要念《无量寿经》! ”“ 《地藏经》,不行!要念《无量寿经...你并不知道别人的根器,不知道他适宜修什么。我们要知道,净空法师也如是说: “ 深入是任一门皆可,修《金刚经》的,就专修《金刚经》;修《地藏经》的,就专修《地藏经》;修大悲咒的,就专修大悲咒。只要回...

    妙音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947163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

    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,若一心称念菩名号,菩萨观照无遗,即时寻声赴感,使之高苦得乐,此从“悲”立名。观自在,是说菩萨因地修行,用般若妙观智,由耳根深入,反闻自性,不被外界声境所转,故尔观听圆明,得大...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,诸经有三种记载:   、由宿世悲愿得名。《悲华经·受记品》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,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:“善男子,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,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451057.html
  • 证得真理的方法

      戒定慧既然是佛教修行所依的原则与次序,为什么又可以不必按照它呢?因为,就如真善美一样,戒定慧也是三位一体,只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深入,最后所到达的,都是一样。  然而,不可否认的,戒定慧...用参禅的方法。  参禅,在中国古代,禅宗正盛旺时,是针对各人生命中的问题,来加以参究。它的精神是活泼的,参的人也觉得很亲切,自然会有浓厚的兴趣来不断的参究;可是到了宋、明以后,参禅变而为参公案——...

    慧 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953942.html
  • 无上密咒-阿弥陀佛

    南无阿弥陀佛! “念佛具足不可思议功德,我们当深入,今生今世老实念佛,不夹杂,不三心二意。 因为念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等于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; 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是禅,大集经云:「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」; 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是密,六字洪名,全依梵文,未翻字,是至真至简之咒! 既是禅又是密,又能总括三藏十二部教典,念佛真的是不可思议!” 佛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3654104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在台湾的应化(上)

    点点滴滴修行的生活,因此我们才有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师公(悟老)慈悲大愿度众生的真实面。其实悟老的个性就是「真」,从不打妄语,且悟老数十年来专修千手千眼大悲观音法门,深入,故其心即同观音菩萨一样。而悟...我们从旁的观察,师公悟老从小至今整个生命除了慈悲之外,就是纯真及古锥啦!现今虽巳九十岁了,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悟老孩童般的纯真,以及心无所住的专注。悟老这一生就是这样深入的专修大悲观音法门,且行住坐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756824.html
  • 大佛顶首楞严经叙

    之由。于是定六根优劣,令深入。击钟验常,绾巾示结。陈二十五圣所证法门,敕选耳根,为初心方便。而又教以摄心轨则,安立道场。遂闻四重律仪,顶光神咒。通而言之,皆圆行也。乃至由三增进,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...性净明体,用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轮转。又曰:有三摩提,名大佛顶首楞严王,具足万行,十方如来,超出秒庄严路。斯经理,行之大本也与。由是破七处攀缘,别二种根本,因见显心,因心显见,虽心见互显,而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257022.html
  • 云何为『观察十二处法』

    果位,确属不易做到。尤其身处『五浊恶世』之娑婆世界,障道因缘特多,更是如『天方夜谭』般难上加难。是故吾等学佛修道者,若能选择三根普被、利钝全收之『念佛法门』,深入地修行,只要能临命终时,自知时至,...十二处法』,不应与他共兴诤论。何等十二?  () 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,其信解者,甚为难得。  (二) 作受教心而请问者,甚为难得。  (三) 时众贤善观察德失,甚为难得。  (四) 凡所兴(诤)论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357747.html
  • 宗本与济能

    出得伊。从兹坐破千峰月,换却时人眼与眉。”  师隐居庐山数载,晚年归隐姚江云顶山,自号“壑子”,以净土深入,尝指示学人云:“然则念佛能生西方,破生死出三界,超缠缚脱火坑,显本分露爪牙,其力大矣哉...把玩,老病不与人期,惟勤修勿怠,是真相为。”闻者莫不感涕。  师平居专修净上。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,见七宝池中,花殊丽,问净土善知识,答曰:“待净慈圆照宗本禅师耳!”又,资福曦公至慧林向师礼足施金而去,...

    传 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0659260.html
  • 深层意识净化疗法

    如实体验),这样的修行之路使成为持戒修定生慧。从横向来看,或由“戒”,或由“定”,或由“慧”,深入,皆可达真实的存在。这是因为佛教是不二之说,即即一切、一切即,是身心如一、事理如一的主客双泯的不二之说。不论从哪个方向看,佛教的传统禅修都是以意识的净化过程为其中心和重点,这过程是以“止观双运”为其表征的。  “止”是指摄心专注不散,即“感觉回收”和“集中专一”,“静息动心也,心定止于处也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367509.html
  • 读“缁门警训”--有感

    专精与深入,故古德告诫我们:多知多事不如息意,多虑多失不如守;虑多志散、知多心乱、心乱生恼、志散妨道。此道理看似简单,实则非易。念佛的要一心不乱,参禅的要屏息诸缘、念不生,我想都是相同的道理。...自已时,发现自已的确就是如此,这些毛病我都有。然而再深入去探究自已为什么放不下,自已到底放不下什么时,才深深察觉到自已的脆弱。其实,自已放不下的事物,都像是镜花水月般的短暂而且虚幻;自已放不下这些事物的...

    如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3569670.html